学到了最后,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数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几个跟数学有关的案例或桥段。
美剧《危机边缘》第三季的第三集
一个年轻男子在邮筒上放置了一支笔,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案件。先是笔掉在地上,导致一个老人去弯腰捡拾;接着,骑车而过的路人撞倒了老人,导致一群人围观;最后,围观群众过多,让公交车司机没注意红绿灯变化,导致撞死了一个手捧鲜花的女子。原来,这个年轻男子是个智商极高的人,通过各种精准的计算,对事情有了准确预判,完成了自己的杀人计划。
电影《决胜 21 点》
几个数学高才生,利用假期时间,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玩他们再熟悉不过的“21点”,最终狂赢三百多万的美金。他们靠记住扑克牌的分布状况推算获胜概率,并调整自己的下注策略,谋求统计上收益期望最大的策略。
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
有一对博士夫妻尝试在相声中加入数学公式元素。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可以被公式化计算,并进一步利用这些公式创作出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相声。虽然他们的相声并没有让我发笑,但这的确算得上是数学与相声融合的大胆尝试。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面对人生中的选择,你一定要尽可能避免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策人生。相反,你需要具备做出更合理的决策的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做一些数学计算之后,往往会让你做出的决策更合理。反过来说,有了数学的武器之后,意味着人生做出的选择会更合理。
我在专栏的《05 | 求极值:如何找到复杂业务的最优解?》和《07 | 线性回归:如何在离散点中寻找数据规律?》中反复提到过一个解决问题的通用框架,那就是形式化定义和最优化求解。
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不妨试着用一个带参数的函数,来形式化定义这个问题;接着,通过各种各样求极值的办法,求解这个函数的最优值。
通过这两个步骤,你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对于这两个步骤而言,第二步最优化求解就是求函数极大值/极小值的问题,如果你还会了梯度下降法,你就能找到绝大多数的函数的极值。
而问题的关键就是第一步,如何形式化定义一个问题。
在很多人眼中,事物是不可被计算的。例如,“我无法计算出他人的内心世界”“我无法计算出下一张扑克牌的花色是什么”“我无法在事前计算出足球比赛的结果”。然而,在数学家的眼中,数学家宁愿相信一切都是可以被计算的。也许,根据 TA 与你在微信上互动的频次、TA 每天说话提到你的次数等数据,就能计算出 TA 对你的好感度。
也许,可以根据已经翻出来的几张扑克牌的花色分布,就能计算出下一张扑克牌更可能的花色是什么。也许,根据两队历史交锋结果、比赛当时的主客场因素、球队主力伤病情况等因素,就能计算出主队获胜的概率。因此,只要你相信数学,你就能让更多的问题可被形式化定义。
学生时代,你一定听过这样的几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中,也有老师说过,“物理和化学的本质是数学”;在成为一名程序员之后,也听说过“一流的程序员靠数学”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学科都指向了数学呢?
这与解决问题的通用框架有关。理工类的学科,研究的是实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运用数学思想的人,那么你一定可以让更多的问题被形式化定义出来,再用一个数学的最优化求解算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也就是说,一个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会被你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有了这个本事之后,在你的眼中,不论是物理问题、化学问题、通信问题,或者是编程问题,都将会变成数学问题。那么,只要你的数学能力够强、底子够好,你就可能做到学啥都快,干啥都游刃有余。
这门专栏马上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还记得我们与大聪明、大迷糊、大漂亮学了哪些趣味数学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之后,我们又加深了难度,一路升级打怪。
你还记得它们出现在哪些课时吗?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时大纲回顾以上内容。
可能你会发现,这门以数学为主题的专栏,总是带着你算,算概率、算得失、算方案、算金钱,甚至算婚恋,仿佛真的可以用数学预测未来,掌握命运。
但实际上,生活更像是《阿甘正传》所言,“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确实,就算是神算子,也无法用数学算出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但即使你不能像大聪明一样,从小聪明到大,但你却可以脚踏实地,深耕自己的专业,创造一个未来:
学数学只是一个缩影,他们更是在数学中得到了探索和成长,虽然没有用数学预测出未来,却借助数学创造了一个未来。
最后,希望数学能够强健你的思维,丰盈你的大脑,让你有一个智慧并勇于拼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