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商业操作系统:电商操作系统是不是一个噱头?

关于电商操作系统是不是一个噱头?我觉得对于想要哄抬股价、营造风口的资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宴。但是对于从事多年业务架构,为了这件事情努力的架构师们而言,这似乎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手中的键盘、白板上的图纸去付诸实践的目标。

我们暂且不为这个问题是不是噱头定性,不如先来聊一聊什么是商业操作系统,聊一聊它的设计思路和基本理念。

进程的抽象

你可以把一个大型的电商公司想象成一个商业操作系统,它的目标是为其中的每个参与者分配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计算资源,还会有市场资源、渠道资源、公关资源、用户资源,等等。

这样操作系统上的进程也被分成了几种类别,比如说内核程序,其实就是电商公司。应用程序就包括商家、供应商、品牌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分析公司等一系列组织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以商家为例讨论进程。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应用程序的执行副本。它不仅仅是在内核的进程表中留下一条记录,它更像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它需要什么资源就会自己去操作系统申请。它会遵循操作系统的规则,为自己的用户服务,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

所以如果上升到操作系统的高度来设计电商系统。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在数据库表中记录这个商家、如何实现跟这个商家相关的业务逻辑,还要让商家的行为是定制化的,可以自发地组织营业。同时,也要服从平台制定的规则,共同维护商业秩序,比如定价策略、物流标准、服务水平,等等。

你可能会说,要达到这点其实很容易。实现一个开放平台,将所有的平台能力做成 API。让商家可以自己开发程序,去调用这些 API 来完成自己的服务。商家可以利用这些接口自定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事实上很多电商公司也确实是这样去做的,但我认为这样做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一方面是系统的开发、对接成本会难住很多中小型商家。但最重要的并不是研发成本,而是开放的 API 平台通常只能提供基础能力——比如说订单查询、商品创建、活动创建,等等。这些能力是电商平台已有能力的一种投影,超不过商家本身能在后台中配置和使用的范畴,基于这样的 API 架构出来的应用程序,可以节省商家的时间,但是不能称为进程。因为独立性不够,且不够智能。

所以真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商业的智能化。这里有一个在游戏领域常见的设计模式,可以实现智能化,叫作代理人Agent模式。就是为每一个商家提供一个或者多个代理(Agent)程序。这些代理人像机器人一样,会帮助商家运营自己的网店、客服、物流体系,等等。

代理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比如说:

你可以把代理人理解成一个游戏的 AI,它们会根据一些配置选项自发地完成任务。而代理人的提供者,也就是程序员,只需要证明在某些方面,代理人比人更优秀即可。而在这些优秀的方面,就可以交给代理人处理。

这样,商家放弃了一部分的管理权限,也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成了代理人决策中的某个节点——比如有时候需要邮件确认一些内容、有时候需要支付运营费用、有时候会遵循代理人的建议对商店进行装修等。

资源和权限

对于一个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而言,我们对进程使用了什么样的资源并不是非常的敏感。而对于一个商业操作系统来说,我们就需要设计严格的权限控制。因为权限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收入,代表着金钱。

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告位是资源,可以带来直接的流量。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每个用户看到的广告位是不同的,这个也叫作“千人千面”,所以一个广告位可以卖给很多个代理人。站内信、用户召回的权限也可以看作资源。 有权利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可以看作资源。数据分析的权限可以看作资源。如果将商业系统看作一个操作系统,资源就是所有在这个系统中流通的有价值的东西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一切资源都可以用数据描述,那么权限控制也应该会比较简单。比如说某一个推广位到底给哪个商家、到底推广多长时间……

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有很多权限可以用数据描述但是并不好控制。比如一个商品,“商家最低可以设置多少价格”就是一件非常不好判断的事情。商品有标品也有非标品,标品的价格好控制,非标品的价格缺少参照。如果平台方不希望花费太多精力在价格治理上,就要想办法让这些不守规则的商家无法盈利。比如说一旦发现恶性价格竞争,或者虚报价格骗钱的情况,需要及时给予商家打击和处罚。

和权限对应的就是资源。如果让商家以代理人的身份在操作系统中运行,那么这个代理人可以使用多少资源,就需要有一个访问权限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这里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传统的 ACL 设计中,是基于权限的管控,而不是权限、内容的发现。而对于设计得优秀的代理人 (Agent),应该是订阅所有的可能性,知道如何获取、申请所有的权限,然后不断思考怎样做更好。对代理人而言,这不是一个权限申请的问题,而是一个最优化策略——思考如何盈利。

策略

商家、组织在操作系统上化身成为代理人,也就是进程。商业操作系统的调度不仅仅体现在给这些代理人足够的计算、存储资源,更重要的是为这些代理人的决策提供上下文以及资源。

就好像真实的人一样:听到、看到、触摸到,然后做决策。做决策需要策略,一个好的策略可能是赚钱的,而一个坏的策略可能是灾难性的。从人做决策到机器做决策,有一个中间的过程。一开始的目标可以设立在让机器做少量的决策,比如说,机器通过观察近期来到商店用户的行为,决定哪些商品出现在店铺的首页上。但是在做这个决策之前,机器需要先咨询人的意愿。这样就把人当成了决策节点,机器变成了工具人。这样做一方面为人节省了时间,一方面也避免了错误。

再比如说机器可以通过数据预估一个广告位的收益,通过用户集群的画像得知在某个广告位投放店铺广告是否划算。如果机器得到一个正向的结果,可能会通知商家来完成付费和签约。那么问题来了,商家是否可以放心将付费和签约都交给机器呢?

当然不可以。如果家里急着用钱,可能就无法完成这笔看上去是划算的交易。另外,如果有其他的商家也看上了这个广告位。可能就需要竞价排名,所以需要人和机器的混合决策。

上述的模式会长期存在,例如设置价格是一个复杂的模型——疫情来了,口罩的销量会上升。机器可以理解这个口罩销量上升的过程,但是机器很难在疫情刚刚开始、口罩销量还没有上升的时候就预判到这个趋势。如果逻辑是确定的,那机器可以帮人做到极致,但如果逻辑不确定呢?如果很多判断是预判,是基于复杂的现实世界产生的思考,那么这就不是机器擅长的领域了。

所以智能的目标并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另外再和你聊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以自动驾驶为例。如果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发生车祸,那么应该由汽车制造商、算法的提供方、自动驾驶设备的提供方、保险公司来共同来承担责任。类比下,如果策略可以售卖,那么提供策略的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说策略出现故障,导致营销券被大量套现,那提供策略方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

在可预见到的未来,策略也会成为一种可交易的资源。维护一个网上商店,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渠道、物流体系、获客、销售环节,再到售后——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到一种半人工参与的状态。但这样也产生了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说,既然开店变得如此容易,那资本为什么不自己开店。这样去培养合格、服务态度更好的店员不是更加容易吗?

这也是互联网让人深深担忧的原因之一。所有的东西被自动化之后,代表着一种时代的变迁,剩下不能够自动化的,都变成了“节点”。很多过程不需要人参与之后,人就变成了在某些机器无法完成工作的节点上不断重复劳动的工具——这也是近年来小朋友们经常说自己是“工具人”的原因了。

而且,我们程序员是在推动这样的潮流。因此你可以想象,未来对程序员的需求是很大的。一个普通的商店可能会雇佣一名程序员,花上半年匠心打造某个策略,收费标准可能会像现在的住房装修一样贵。这个策略成功之后还会进行微调,这就是后期的服务费用。完全做到配置化的策略,会因为不够差异化,无法永久盈利。最终在商业市场上竞争的,会是大量将人作为决策节点的 AI。

总结

商业是人类繁荣后的产物,电商是信息时代商业早期形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像一个操作系统那样,让每个实体,都可以有自己的策略。用户可以写策略订餐,比如说我每天中午让 AI 帮助我挑选、并订一份午餐。商家写策略运营,比如运营网店。

至于商业操作系统到底是不是一个噱头?我觉得这是商业的发展方向。操作系统上的进程应该是策略,或者说是机器人。这样的未来也让我深深的焦虑过:它可能让人失去工作,让连接变得扁平,焦虑散播在加速——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而解决需要时间、需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