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石川。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提到过,用 JavaScript 写的程序不是在统一的环境中运行的。虽然我们知道现实中存在定义 ECMAScript 规范的组织 TC39,以及编写 HTML5 和 CSS 规范的组织 W3C(万维网联盟),但不同的浏览器厂商对 JavaScript 虚机的实现都会影响我们的程序在最终执行时的结果。因为虽然标准是存在的,但问题是执行这些标准的公司是独立于标准之外存在的,这就导致了同样的标准,在不同浏览器厂商和JS引擎的理解下,产生了不同的实现。
今天,我们就看看,如何能在不同的浏览器厂商对同一组较新的 JavaScript 和相关的 Web API 功能支持程度不一的情况下,通过创建一个 Polyfill,来解决原生支持问题。Polyfill 在英文中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填缝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补丁。
首先,我们来看看浏览器为什么会存在原生支持问题。
原生支持问题其实一直都困扰着开发者,在互联网应用出现的早期,出现最多原生支持问题的便是 IE。这主要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今,随着 IE 退出了历史舞台,向下兼容的问题在逐渐减少,但是问题也不是一下子就完全消失了。因为除了 IE 的问题外,其它的浏览器提供商,如 Chrome、Safari、Mozilla、Opera 等也都是公司。既然是公司,那么它们之间就会存在竞争,从而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会在新定义的 JavaScript 规则还比较模糊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所有的浏览器都使用同一套新功能发布周期和标准。因为一些公司认为,当 JavaScript 规范中出现新功能时,他们更了解该如何实现,让开发者可以提前体验到新功能,这样也有助于对标准的验证,而另外一些浏览器则并不总是支持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功能。
那么面对不同浏览器对新功能支持的不统一,如果我们想使用较新的 JavaScript 功能,有两个方法:
前面,我们讲过了代码转译的工具 Babel.js,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类似的工具解决所有的原生支持问题呢?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Babel 最主要的能力是让我们提前用上一些新的 JavaScript 语法功能,类似 let、const 这些变量和函数,但是它不能对 JavaScript 中一些新的功能做转译处理。比如转译没法支持数组上的 map 方法函数,也不能对 promise 做转译。这时,我们就需要结合使用到 Polyfill 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该用 Polyfill,什么时候可以用转译器呢?
这里虽然没有明显的界定,但是有个大的原则,你可以参考:如果你想提前使用一个新的 JavaScript 语法,那么需要用到的是转译器;但如果你想实现一种新的功能或方法,那用到的可能会是Polyfill。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Polyfill 是用 JavaScript 编写的,并且在 JavaScript 引擎中运行,但是它不只适用于 JavaScript 的补丁,HTML 和 CSS 的功能也可以使用 Polyfill 来解决原生支持的问题,甚至我们现在很多手动写的 Polyfill 都是 HTML 和 CSS 相关的补丁。这是因为,Babel 作为 JavaScript 的转译结合 Polyfill 的工具已经解决了大多数语法和功能上的问题。
前面讲到 Babel 的那节课,我们也提到过 ECMAScript 第6版是 JavaScript 的主要更新版本,这一版中添加了大量的新功能和语法,所以,如果你想支持 Internet Explorer,或者在其它不支持 ES6 的浏览器中使用最新的 ECMAScript 功能,那么通过使用 Babel,就可以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针对 HTML5 和 CSS3,市面上并没有一个像 Babel 一样的统一工具,因为相关的功能太多,且很多不是都在程序中需要用到的,所以大多是以独立的执行特定任务的补丁的形式出现的。
在标准和浏览器都不断升级的今天,跟踪不断发展的 HTML5 和 CSS 的支持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比如我们想使用 CSS 动画来创造一些页面上的效果,想要知道哪些浏览器支持该功能,对于那些不懂这些代码的浏览器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原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好在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 html5please.com 的网站,提供了 HTML5 元素和 CSS3 规则的完整列表,并概述了浏览器支持以及列出了每个元素的任何 Polyfill。
但既然我们的重点是讲 JavaScript,我们还是用一个 JS 的例子来看看如何通过 Polyfill 来解决 JavaScript 原生支持问题。Polyfill 的运转机制很简单,当某些功能不被浏览器支持时,它提供了向下兼容的方式。
Polyfill 在编写的时候,通常都遵循一个模式,就是我们先判断脚本想要实现的功能是否已经被当前运行时的浏览器支持了。如果是,我们就不需要使用 Polyfill 了,如果不支持,那我们就需要 JavaScript 引擎来执行我们定义的补丁。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写一个 Polyfill,来更好地了解它的工作机制。
这里我们可以用数组中的 forEach 方法来举例。首先,我们来看看 forEach 的定义和用途。在定义上,当我们在数组上使用 forEach 方法的时候,需要传入一个回调函数。回调函数带有3个参数,第一个是必选,代表当前元素的值;第二个是可选,代表当前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第三个也是可选,代表当前元素所属的数组对象。这里面比较常用的是前两个参数,所以也是我们尝试实现的重点。
array.forEach(function(currentValue, index, arr), thisValue)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forEach 方法的用途。首先让我们先创建一个数组,我们称之为 oldArray。然后里面,我们加入三个地名,纽约、东京、巴黎。之后,让我们再创建一个空数组,newArray。我们可以通过遍历第一个数组的方式,将里面的元素推送到第二个数组中。这就是一个 forEach 的简单用例。
var oldArray = ["纽约", "东京", "巴黎"];
var newArray = [];
oldArray.forEach( function(item, index) {
newArray.push(index + "." + item);
}, oldArray);
newArray; // ['0.纽约', '1.东京', '2.巴黎']
通常在写 Polyfill 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功能本身是否已经被支持了。为了确定我们当前使用的浏览器是否支持 forEach 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开发者工具中的控制台,编写一段代码来测试下。
我们可以通过检查 forEach 方法是否在数组的 prototype 原型上的方式,来看这个功能是否存在。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测试下 forEach 是否返回 undefined,如果返回的结果是 undefined,就表示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这个方法,也就是说浏览器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如果返回的结果是 true,则意味着 forEach 不等于 undefined,那么 forEach 在我当前版本的浏览器上是本地支持的。
Array.prototype.forEach !== undefined;
因为 forEach 的方法是从 ES6 开始就被支持的了,所以如果你运行上面这一段代码,大概率得到的结果会是 true,也就是说你应该可以看到浏览器对 forEach 方法的支持。但为了尝试手写 Polyfill 的过程,我们假设当前的浏览器太旧了,它不知道 forEach 函数,也未定义 forEach 方法,因此它不存在于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中。那么让我们手动写个补丁来实现这个功能吧。
下面,我们就可以正式编写 Polyfill 的功能了。首先,我们在建立这个Polyfill 的时候,第一步要看转参是不是一个函数。既然我们希望这个 Polyfill 能够在所有的数组原型上都能使用,那么我们就需要在 JavaScript 中访问 Array 对象,并在其原型上定义一个名为 forEach 的新函数方法。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浏览器是支持 forEach 功能的,所以这么做其实就等于覆盖了原生支持的 forEach 功能。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判断用户传入的是不是一个函数参数。这里,我们可以使用 JavaScript 内置的 typeof 方法来实现对参数类型的检查。如果返回的结果不是函数类型的话,程序应该返回一条报错。这其实就是一种类型检查。
Array.prototype.forEach = function(callback, thisValue){
if (typeof(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不是一个函数");
}
var arrayLength = this.length;
for (var i=0; i < arrayLength; i++) {
callback.call(thisValue, this[i], i, this);
}
}
var oldArray = ["纽约", "东京", "巴黎"];
var newArray = [];
oldArray.forEach( function(item, index) {
newArray.push(index + "." + item);
}, oldArray);
newArray; // ['0.纽约', '1.东京', '2.巴黎']
如果参数通过了类型检查,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写 forEach 实现的部分了。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首先需要获取的是数组的长度。因为 this 代表的是函数在调用时的主体,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数组来调用 forEach 方法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 this.length 来获得数组的长度。
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 for 循环,来遍历数组中的元素,针对每个元素执行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我们可以传入当前元素值、该元素的索引和数组三个参数。这里,为了 this 的引用是正确的,我们使用了 call() 方法,这样做是为了让 this 指向我们传入的正确的第二个参数对象。
同样,我们可以用前面的用例来测试,你会发现我们用来覆盖原始 forEach 功能的 Polyfill,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使用 Polyfill 来解决原生支持的问题,也了解了它和转译工具的不同点和互补之处。如果只有使用,没有了解过它们的工作原理,这两个工具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所以我在这里也再次强调下,加深一下理解,转译和 Polyfill 的共同点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供原生支持;而它们的区别在于支持的内容和实现的方式。
转译和 Polyfill 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相反,它们是高度互补的,大多情况下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想必很多同学之前也都使用过 Polyfill,希望现在的你不仅会用,还可以掌握设计和编写一个 Polyfill 的能力。
在平时的开发中你有用到 Polyfill 的场景吗?你主要使用它来解决哪些问题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验、交流学习心得或者提出问题,如果觉得有收获,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我们下节课再见!